产业发展——融资篇:做“有米下锅”的开拓者

发稿时间: 2025-02-17 14:54:33

1.夯实融资基础。产投集团成立之初,缺资产、少资金,无法开展融资,无力开拓项目,当时的产投,不敢说有支持产业发展的底气。“穷”则思变,融资的关键,是要快速提升融资的能力。为了这个“变”,产投班子和融资团队想尽招数,一方面在“夹缝”中梳理市本级、各县市区国有资产,一旦发现可入表的资产,便千方百计协调对接,应划尽划;一方面积极与各大金融机构对接,反复研究一切可以利用的融资产品,开拓融资渠道。2019年,在资产规模不足8亿的情况下,取得了3.8亿元的融资授信和3家银行超过百亿的授信意向,这样小的资产规模获得这么多的融资授信,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事,已经达到了极限。为了突破这个极限,产投集团抓住“资产不足”这个主要矛盾,拿出2020——2022年三年行动方案,明确资产规模50亿、100亿、200亿“三级跳”目标任务。

2.进军资本市场。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川回馈以奇绝的秀色。产投集团把壮大资产规模作为初创时期的“一号任务”,找资产、划股权、抓项目、争资金,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踏破脚皮、饿着肚皮、合不上眼皮,2020年初明确的资产规模“三级跳”目标实现了“翻倍跳”,2020年底达到278亿元,2021年底449亿元,2022年底563亿元,大幅超额完成三年规划,2023年底,资产规模再次翻倍,达到1080亿元,连续5年几何级增长的背后,是产投人勇争一流、极限拼搏的坚强意志!

于万山阻隔中,闯出一条大道。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是一个企业融资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2020年11月,“永煤事件”爆发以后,河南当地企业几乎遭到金融机构绝地“封杀”,不少河南国企受连锁反应影响,举债融资举步维艰。彼时的产投,还未曾在资本市场发债融资,便一脚踏进“寒冬期”。2021年11月,产投集团快速拿到AA+之后,决心在冰冷的融资市场闯出一条新路。路虽难,行则将至,产投融资团队往返沪宛两地,寻找、创造一切突破的机会。2022年5月,产投集团成功发行第一期规模10亿元的私募公司债券,完成进军资本市场的“处女作”,正式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直接融资取得重大突破。从此之后,产投集团在资本市场一路高歌猛进,于2022年9月成功发行第二期10亿元私募公司债,2023年4月成功发行集团首单5亿元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2023年5月,成功发行河南首单8亿元创新创业公司债券;2023年9月,国办35号文再次强化政府平台融资发债“紧箍咒”,3个月后,产投集团在限制极其严格的情况下,再次成功发行12亿元双创债,成为政策收紧以来,全省第三家、全市第一家成功发行新增债券的政府平台公司。2024年4月,产投集团在资本市场继续顶压前进、乘胜追击,成功发行5.2亿元PPN,创近三年河南省地市级企业信用债同期限历史最低利率。

 8.2023.3.10  产投集团成功举办国内专业机构投资者现场调研会.png

(2023.3.10  产投集团成功举办国内专业机构投资者现场调研会)

“事要办、钱要花,没办法也要想办法”,这是产投人“一穷二白”时最强烈的共鸣。3.8亿,10.7亿,135.5亿,185.2亿,213.1亿,5年来,产投集团蹚路、探索、拼搏、奋斗,累计实现全口径融资授信超500亿元,成为目前全市三大平台中唯一一家没有政府隐债、唯一一家获得AAA主体信用评级、唯一一家各类融资渠道全面畅通、唯一一家现金流充沛的市级平台,在“现金为王”的当下,“有钱办事”这个朴素的愿望显得尤其难能可贵,正是如此,产投集团在支持产业发展方面,才真正敢说“有实力、有底气”!


 


关于我们

南阳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南阳市人民政府出资的国有资本产业投资运营公司,是市委、市政府实施产业强市行动,支撑全市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公司组建于2018年10月,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余永海,截止2024年6月底,集团资产规模达到1080亿,企业主体信用评级AAA。